学校主页

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理论考试监考须知、考生须知

2017年11月13日 08:39  点击:[]

监考要求:

1、监考教师严禁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如已经携带了手机,则在进入考务室后,需将手机上交给考务办保管,待考试结束后领回。

2、8:30  监考老师两人随带领取的试卷进入考场并清理考场,将考场标贴统一贴于教室门外,准考证号统一贴于座位右上角

3、黑板上书写板书格式:

二级XX考试 X  X大题 考试时间:9001030  监考教师:XX  XX

三级XX考试 X  X大题 考试时间:9001100  监考教师:XX  XX

4、8:45  考生进场,监考老师一要检查考生的有效证件,要求双证(准考证、身份证或学生证)齐全,尤其要注意:校园一卡通、市民卡不能作为有效证件使用;二要检查考生所带考试用具,禁止携带任何书籍、笔记、草稿纸、录音器材、电子字典、背包、修正液、胶带纸、餐巾纸、不透明笔袋、不透明水杯和瓶子等物品不准带入考场;原则不予带饮料(水)进考场,若确需携带,则必须撕掉饮料瓶外包装纸;三要宣读考生须知,并再次强调将手机带入考场的考生须将手机关闭并放到讲台上;不符合规定物品带入考场的要求上交。

5、8:50  当场启封试卷,核对试卷科目是否相符、份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立即报告考务人员。

6、8:55  监考老师分发试卷。

7、9:00  考试开始。开考15分钟后(即9:15后),考生不准进场,视为缺考。监考人员须填写缺考考生答题纸上的准考证号、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

8、监考人员注意站位: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严禁聊天、看报等与考试无关的工作。

9、考生在考试30分钟后才准交卷离场。要求考生在试卷上签字,监考教师逐一检查。考试时间终了,考生停笔,试卷反放,安坐原位,一名监考人员在前注视考场,一名监考人员收卷,清点无误后,才准学生离开考场,切记试卷不能带出考场。

10、到指定的试卷验收场地验收,并在试卷袋上填写相关内容(包括主考栏内的日期)。

装订要求:

1、考场试卷及答卷纸全部收回,清点无误后,试卷装入试卷专用袋,答卷纸装入答卷纸专用袋,确保试卷、答卷纸与启封时数目相符,切勿将试卷和答卷纸错装或漏装。

2、装订答卷纸时,先要将答卷纸按准考证号码顺序整理好(小号在上、大号在下),排列整齐,缺考试卷由监考人员填上考生姓名及准考证号后放在原考号位置,装好封面,然后再进行装订。实考人数为0的考场,也要按以上要求装订。

3、装订时考生姓名和准考证号码不能外露,如发现装订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装订,然后装袋密封。

4、封条上一律不签名。粘贴封条时,胶水要使用适当,不宜过多,勿使答卷纸粘连或答卷纸与封袋粘连,影响考生成绩。

考试中如遇偶发事件,请及时与考务组人员联系。


考生须知:

1、考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在考试前15分钟(打预备铃)凭准考证、身份证或学生证校园一卡通、市民卡不能作为有效证件使用)进入考场。迟到15分钟以上不得入场考试

2、考生进入考场,只准携带考试必须的文具用品,如钢笔、铅笔、橡皮,禁止携带任何书籍、笔记、草稿纸、录音器材、电子字典、修正液(带)、胶带纸、背包、餐巾纸、不透明笔袋、不透明杯子和饮料瓶等物品,原则不予带饮料(水)进考场,若确需携带,则必须撕掉饮料瓶外包装纸;手机等通讯工具一律不准带入考场,如带入考场必须将手机关闭并放到讲台上;否则,一律作违纪处理。

3、进入考场后,即按准考证号码入座,并将自己的准考证、身份证或学生证作为有效证件放在课桌左上角校园一卡通、市民卡不能作为有效证件使用),以便监考教师查对;不准喧哗吵闹,不准吸烟,保持考场安静。

4、考生在试卷分发后,须核对考试语种与当场考试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考生还须将本人的准考证号码及姓名清楚、正确地填写在答卷纸密封线内规定的位置上,切勿遗漏。

5、考试时,考生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不得有交谈、看书等作弊行为。如发现有作弊行为,该考生的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

6、考生答题,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用红笔、铅笔答题,不予评分。如遇试题字迹不清,可举手询问,但对试题内容不得要求监考教师作任何解释或启示。考生必须按规定答题。

7、考生在考试30分钟后才准交卷离场,离场时须将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出,不得将试卷和草稿纸带走。离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

8、考试终了,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试卷反放,安坐原位,待监考教师按顺序收齐全部试卷、答卷纸和草稿纸后,方可离场。

9、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准冒名代考,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偷看他人答案,不准夹带、换卷,违者以考试作弊论处,立即取消考试资格,作零分处理。

浙江海洋大学教务处





上一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新教师教学信息化技术培训
下一条:“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来我校作专题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