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课堂——非遗艺术”

海洋剪纸协会参加了
绿城集团和舟山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
主题为“共享课堂——非遗艺术”的活动。
该活动在绿城小镇香樟园生活艺术体验中心举办,
共有三四十人到场学习非遗艺术,
场面十分融洽。
本次“共享课堂——非遗艺术”旨在宣传舟山的非遗传承人,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了解非遗艺术。在今天的“共享课堂”开课仪式上,主持人为到场群众介绍了四名舟山本土的非遗传承人,他们分别是舟山渔民画传承人朱国安、“邵氏烙画馆”创始人邵伟明、民间手工剪纸大师陈士定、舟山人像画师景继祖。同时,主持人还一一询问了非遗传承人对于当前非遗发展现状的看法与期望,在场群众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对于自己所传承的非遗文化艺术的强烈的责任感。

在主持人正式宣布“共享课堂——非遗艺术”开课及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之后,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节课。
第一个环节,陈老师教参与课堂的大朋友小朋友“剪纸变魔术——一刀剪两个字”。只见陈老师一步一步教着学生,两张红纸,裁成正方形,折成三角形再折成正方形最后又折回三角形,用剪刀把大三角形剪成小船,吹一口气!摊开一看,哇,是“田”和“中”字!魔术成功啦!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魔术,参加课堂的朋友们都十分惊奇,忙着和自己的“魔术成果”合影。

第二个环节,陈老师教台下的朋友们剪“美”字。“最‘美’中国”,‘“最‘美’人物”这一个个“美”字不仅仅是参与了本次课堂的朋友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体华夏儿女追求的共同目标。同时陈老师说出的剪纸口诀,如:“两个一百年目标”、“两学一做”、“为人民服务”等句子,将正在召开的十九大精神与剪纸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赢得了在场群众的认同。
第三个环节是剪“囍”字。“囍”这个字不仅包含了对称剪纸的技巧,还包含了陈老师及在场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正恰似《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这“囍”字传达的喜庆与祝福使得现场气氛极其热烈。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陈老师,海洋剪纸协会的成员与参与课堂的朋友们的合影中,今天的课堂结束了。在陈老师介绍折纸和剪纸技巧要领时,台下屏息凝神目不转睛。而当剪出作品和助一同来参与课堂的朋友分享时,台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本次共享课堂上课氛围极佳。
总的来说,时间大浪淘沙,最后才沉淀下如此惊艳世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剪纸协会与非遗技艺传承人们同为中华文化遗产的守望人,守望的不仅是技艺之美、器物之魂,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根。

舟山,这座特色鲜明的沿海城市中,非遗技艺传承人们不惧反复与孤独,从青涩到老练,每一项技艺的传承背后,都凝聚着一股非凡的匠人精神:专注技艺,追求完美,不忘初心。 同时,海洋剪纸协会也将贯彻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为海洋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