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海 洋 学院
浙海院教务〔2014〕31号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关于申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引进优质视频课程
建设项目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根据《浙江海洋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2013-2015年)》(浙海院发〔2013〕44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启动引进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引进国内外大学的优质视频课程为抓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旨在丰富我校课程教学资源,基本解决学校部分课程无法开出、选修学生过多、教学水平低下等问题,以点带面,推进全校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加符合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使学生能够享受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我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二、申报条件和范围
(1)引进视频课程的主讲教师是国内外知名教授,课程受到国内外相关高校的普遍认可,鼓励老师广开渠道,积极引进名校的名师名课。目前学校可提供的引进范围是超星公司的课程视频资源库(详见附件1),视频观看网站:http://ssvideo.chaoxing.com/。
(2)引进教学视频原则上按照慕课标准制作,包含课件、录像、研讨、学习指导、习题、考试等相关内容,可供学生网上自助学习;
(3)引进视频课程原则上应为列入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或与我校学科专业对口的课程,能有效地弥补学校课程和教师资源的不足,每门课程至少配备一名本校辅导教师。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引进2-3门视频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引进不同高校的同一门优质视频课。
三、建设内容和要求
(1)课程辅导教师应非常熟悉所引进的视频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学校鼓励引进国外大学的优质视频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英语基础或“双语授课”的经验。
(2)课程辅导教师经学校组织培训学习后应对该课程的慕课教学平台会熟练操作和管理,提高自己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自助学习。
(3)立项后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课程辅导计划,并且每年要求有不少于10%的慕课内容更新率。
(4)课程建设完成后,要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相关课程网站,运用于现场课程的网络助学或辅修专业学生的纯网络教学,其中,网络助学工作量按正常课程计算,纯网络教学课程工作量将按60%计算。
四、立项名额
引进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计划立项100门,将于本次一次性遴选完成,其中70门课程将由学校委托专业公司制作成慕课。
五、申报与评审程序
1.优质视频课程的引进重点支持专业类课程、全校性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等课程,通识教育课不列入本次申报范畴。
2.各教学单位要根据每个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申报和建设;要积极引导热心教学与国内外课改研究的教师投入优质视频课程建设工作,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3.课程辅导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填写《浙江海洋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引进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见附件2),教学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连同《浙江海洋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引进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见附件3)送交教务处教学科。
4.教务处将通过一定方式给予审核,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后发文公布。
六、项目管理
(1)按照《浙江海洋学院2013-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浙海院教务〔2013〕61号)实施项目过程管理,各教学单位要加强项目指导、监督和检查;教务处将追踪项目进展情况。
(2)优质视频课程的建设周期一般为1学期,课程批准立项后于2014-2015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人原则上不能变更,对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负责建设,需填写《浙江海洋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备案表》,经学校审查同意后备案。
(3)视频课程建设过程中将采取不同方式的检查和考核,课堂教学效果将作为项目结题的主要依据。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教务处组织,验收结果与项目承担单位下年度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核等直接挂钩。
七、经费保障
学校对每门引进的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资助0.6万元,采取分期拨款方式进行资助。
八、其他说明
1.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教学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和发动本单位教师做好申报推荐工作;
2.请于6月10日前将各教学单位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推荐汇总表(各一式一份)送交教务处教学科,电子稿发至0A信箱:翁妮尔。联系电话:虚拟网—660655,内线—668026。
附件:
1.超星公司视频课程资源库(供选用参考)
2.浙江海洋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引进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3.浙江海洋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引进优质视频课程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14年5月19日